第215章 得道矣!!!-《我为长生仙》


    第(2/3)页

    以及那柄剑。

    夫子丘之剑,其长,无刃。

    甚能服人。

    庄周素来不是什么倔强的人,主动拱手,道:“夫子丘来了。”

    他道:“老头子……咳咳,我是说,师叔祖已在那里等着你了。”在丘旁边有一名看上去清冷贵气的男子,皱眉道:“九碑之下,学宫诸子,已是极了不得,名动于六界内外,天下无人不知!”

    “而诸子百家,皆尊那位老先生,你就算是不以这个时代的称呼那位老祖是为【子】,却也应该抱有最基本的尊重!”

    那人凛然而言,有法度。

    庄周想要把他哐啷一下丢到护城河里做鱼。

    他难道不懂得这个也是一种亲昵和尊重吗?

    庄周对丘道:“你的弟子,遵循外面的礼法和规则,却忽略了内在的本质,所找到的道路,也不过只是外面的绳索而已,树木外面笔直而内里腐朽,都已经长出虫子来,也可以算是栋梁了吗?”

    “上古先王,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要我看,伱这弟子在上古时候,不得把上古先王都给喷死?”

    “你,您,你!”

    那中年男子不由面色涨红。

    这天下群贤,诸多学派里面,能够在论道上面打得过庄周的很少,不多,可很少有谁能够说得过他,这家伙总是能够说出许多你一听很荒谬,可是仔细想想又很有道理,最后一拍手,还是贼他娘荒谬的逻辑。

    但是逻辑完美,你说不过他。

    这家伙和他的朋友为了扯今日要不要吃鱼肉,子非鱼扯淡了半个时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大有少年顽童,彼此对峙,大声喊:“你是蠢货。”

    “说我蠢货的人才是蠢货。”

    “说说我蠢货的人才是蠢货的家伙才是蠢货。”

    庄周乐此不疲,洒脱随性,眼见着事情似乎要吵起来,索性以长辈身份一拱手,懒洋洋道:“错了,错了,是你听错了,我不是说老头子,我是说,老子,老子。”

    那中年男子道:“你还骂人?”

    “什么骂人?”

    庄周一本正经地道:“老者,寿也;子者,敬重也!”

    “按照你说的,我是在敬重他!”

    “老子!”

    那中年男子瞠目结舌,对于眼前这个惫懒却又逻辑自洽到了无甚所谓的家伙,简直是无从下手,庄周大笑之,对眼前自号丘拱手而言,道:“请吧,北方之贤人,丘!”

    “师叔祖,也就是老子。”

    庄周在众目睽睽之下,还瞥了一眼那弟子,带着戏弄的语气玩笑了一句,道:“他在等着你了。”

    “好。”

    丘的神色郑重,他和庄周一起,并肩而行,前往稷下学宫之处的老者那里,不管是丘,还是庄周,都冥冥之中有一种预感,再度和那老者谈论道,机会已经不多了。

    这或许正已经是,最后一次。

    那老者六十八岁。

    丘是年,五十一。

    这间隔的一十七岁,是那老者在这个时代,已经无人所知的年少锐气。

    是在岁月流逝之下,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已经逐渐忘却的英雄年少。

    就连天下一统,都已经是十七年前的事情,和平时代,在五十多年前的妖界之战,早已经逐渐化作了传说,这个时代,是壮阔的时代,是恢弘的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有所追求,有谁还记得,当年那个持剑纵横来去的一十六岁少年道人。

    总是这样。

    我们的生死和冒险成为了故事,故事最终伴随着时间成为了传说。

    传说会在某一天升华成为神话,而最初我们的烙印和原型,也将彻底消失不见,唯独在遥远岁月之后,有简短的文字留下,内里蕴含着曾经的波澜壮阔。

    只是旁人读来,这样惊天动地的见面,不过只是单纯的一句话而已。

    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见老子。

    ——《庄子·外篇》

    ………………

    当丘再度见到那老者的时候,神色越发谦恭起来,老者仍旧穿着一身的黑袍,仍旧是浅灰色的对襟里衣,白发已如银,玉冠束发,一眼看去,几乎有些分不清楚那一枚昆山之玉石凿制的玉冠和老者的头发。

    丘恭敬拜见,和之前的两次拜见不同,这个时代的丘,早已经是名动天下,是丝毫不逊色于这老者的大贤人,他的弟子徒孙们开辟了这个时代之后的文脉,而他来到这里,拜见那位九座石碑前最为德高望重的老者。

    这几乎在一瞬间引爆了整个人间。

    李威凤不得不下令,让诸多护卫维系秩序。

    却未曾想到,今日十之八九的护卫直接请了假期休沐,有不允直接说自己吃坏了肚子,没法子当差,等到掌管此事的长官离开之后直接爬墙离开,而后在下一个转角处遇到了同样流出来的长官,彼此尴尬一笑。

    可惜,可惜。

    论道之事,仍旧是没有公之于众,不知道是觉得修道问道,切记好高骛远,还是说因为其余原因,这一次的论道和十七年前一样,还是两个人,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有那位五十一岁的丘。

    记录者为庄周。

    这一次的论道,持续了三月之久。

    比起往日,都要长!

    有人询问后来的庄周,问他亲眼见到了这样一次前无古人,往后估计也不会有后来者的论道,为什么自己不精进修行呢?庄周缄默许久,而后负手而立,慨然叹息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一句话好悲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