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已经同意了,文章会在张潮最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出来!” “但是……他也是知名人士,他说张潮现在国内官方重点保护的青年偶像,所以攻击他风险很高。如果事情闹大了,他到时候可能在国内呆不下去,躲风头的话他想要去日本,费用也不低……” “他最开始要价5万美金,我劝了他很久,他同意降价到3万美金……对,这是最低价了。” “什么?就5万美金?还有去日本的安家经费5万美金?……好,好……到时候我找看,尽量给您正规票据。” 放下电话,老头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心想还是你狠。 张潮在朝阳公园旁边新交房的“柏悦国际”买了一套280平米的大平层,价格是1万8一平米,比一般的住宅当然是贵了不少,毕竟这时候朝阳的房价也才不到1万。 这时候燕京的有钱人比较追捧大别野,或者都愿意去投资四合院,对于大平层不是特别中意。但是张潮没有什么别墅情节,也没想炒房赚大钱。在他看来,大平层才是居住体验的天花板。 而且这房子好就好在是精装交付,不用折腾装修的事,到时候找时候挑好家具、家电往房子里面一摆就行。房子有五个卧室,基本全是套房,到时候父母来住也很方便。 挑完房子,付了定金,剩下的事情自然有销售鞍前马后地帮他搞定。张潮照例不贷款,省了不少功夫。 结束一切以后,张潮就投入到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毕业作品评议会的准备上来。 想要和上次燕大答辩直播搞的一样声势浩大是不太可能了,燕师大又不愿意被燕大压一头,于是在张潮的牵线搭桥下,专门在心浪网开辟了一个专栏。 专区里先上传了作家班学员毕业作品的精华部分试读,然后为每个学员都开辟了一个专区,里面是他们过往作品的展示。 毕业作品评议过程其实和答辩类似,但是没有答辩那么严肃和尖锐,更像是一个30分钟左右的作品座谈会。届时会录像并上传到专栏当中。 这样做虽然没有答辩直播那样的轰动效应,不过胜在持久。 2006年6月20日,张潮迎来了他的“作家研究生班”毕业作品评议。于华作为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自然要避嫌,主持评议的是燕师大文学院的刘涌教授。 刘涌教授是燕师大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人,长江学者,以博学、率真在学生当中很有名,十几年后他还因为对“现代新女性”的几句尖锐点评,颇出了一点名。 刘涌教授手里拿着张潮《刑警荣耀》的厚厚书稿,问了他第一个问题:“我看你的这部是很现代主义的,从手法到主题,都属于纯文学。但是为什么起了一个这么‘俗’的名字——是不是又想要口碑,又想要销量啊?” 一句话说完,他自己都乐了,评议会上的其他老师还有张潮也笑了。 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张潮道:“这个名字是一开始构思这部的时候,和提供素材的民警老余随口说的。后来一路写下来,也没有想到更合适的名字。 其实这个书名,是对主人公程队长的一种反讽。在的一开始,程兵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刑警了。而在的最后,虽然抓住了逃犯,但是他是采用了和对方互殴的方式……他也没有荣耀……” 就在这样一片轻松的氛围当中,张潮侃侃而谈,将这部他倾注了最大心血的作品,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而在同一天,心浪博客上,一个叫“莲岳”博主,上传了一篇名为《人造“张潮”:一场关于“文学天才”的闹剧》。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分外犀利: 【当张潮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热潮”时,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这个“奇迹”身上有太多的可疑之处——在高三之前,从未在任何著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却在距离高考仅仅5个月的时候,突然凭借抨击同龄人的文学平台而成名,并且一路成为中国最有名的“青年作家”。】 【本文将以独家、确凿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演绎告诉你,这个“奇迹”背后真正的秘密所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