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直升机的研制试飞任务比起固定翼飞机而言,那绝对是只多不少,而直18恰巧又是一款计划中要三军通用的通用直升机,这肯定对飞机的基础设计更加严苛,对可靠性的要求是相当之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是依靠多多地试飞来暴露问题。 小批量生产一批,可以明显提升试飞效率,而且试飞完了之后也不会有浪费,到时候还可以直接将这些原型机进行各种附件改装,然后就可以试飞海军型,空军型。 站在机场,看着两架已经执行过试飞任务的直升机,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欢喜,再想想这款飞机的研发过程,那可是..... “还记得两年前,也是在这里,那时候飞机首飞的时候,连发动机都还没有完全定型,整个过程可是相当冒险,也不知道你们哪来的胆子。” 首飞的时候使用一款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发动机,虽然是采用双发设计,看起来可能会保险一点,但是谁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心理暗示而已,没有定型的发动机只要有设计制造上的问题,那么绝对是两台发动机都有问题,到时候双发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回忆起往昔,又让一旁直18飞机动力系统MZ-2200发动机总师很赞同,现在他都一直在想,自己当时哪来的勇气提出直18首飞的时候使用一款还没有定型的发动机,这里面所涉及的责任和风险,在现在想来,简直是让人后怕。 不过好就好在这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故,这才让现在的项目总师能够和杨辉一起谈笑风生,并且还自信满满地开展发动机的后续改进计划。 “当时那也是确实是火烧到眉毛了,我们若是不冒险首飞直18,那么国内当时嚷嚷着要引进米171生产线一事,那可能就真的成了,这对我们直18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我们不得不冒险。 关于之前国内引进米17之事,杨辉倒是知道那么一点,那时候中航东北和毛子走得比较近一些,双方一直在谈米17以及当时被苏联放弃的米28武装直升机项目。 那个时候的国内陆空军还真是差一点便被忽悠到了,一方面是米17系列价格低廉到令人发指的采购单价,再加上马上就可以拿到现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