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阴仆-《十四年猎诡人(全5册)》
第(2/3)页
既然找到了地方,我们就立刻离开了档案馆,趁着时间还早,急急忙忙地去了那个公墓,到了公墓后,我们却没能在墓碑上找到他父亲的名字。这就非常奇怪了,因为我们仔细数过死亡人数,唯独只差他父亲一个,烈士墓里的墓碑上,有431名烈士,而档案馆资料里,却有432位,而唯独缺少了侯师父的父亲。于是此刻,侯师父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假设他的父亲没有死,因为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埋葬士兵是根据士兵的军籍牌来计算人数的,而他父亲仅仅是个被强行抓来的工兵,不要说军籍,或许连个军人的名分都没有,于是侯师父决定给他的叔叔打电话,他的叔叔就是侯师父父亲的弟弟,如果父亲还活着,却没有回家,但是他总是要和人联系的,抱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侯师父在电话亭给他叔叔打了电话。
他叔叔已经70多岁了,可幸的是,人还健在,于是在接近一个小时的电话沟通后,侯师父走出电话亭,告诉我们,他父亲当年没有战死,而是逃走了。
他这话一说,我们全都惊呆了,这是个谁都没有料想到的结果,若非侯师父当时一个大胆的猜测,或许这永远都是个谜,但是侯师父觉得有点不可原谅,既然没死,为什么不肯回家,要家里人终日为他吊唁,他却这么不负责任的在外面活得自在。说到这里,侯师父有点难以控制情绪,一个中年人,蹲在电话亭的马路边,掩面哭泣。
其实我因为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所以我还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资本的,在我看来,逃兵固然不对,因为军人毕竟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关键是他父亲并不算是个军人啊,凭什么不能跑?若说是为祖国效力那干嘛还强行抓别人上前线啊?就因为人家是个生长在中国的越南人?后来我明白了,这是我们国人情感上的不允许,就好像多年以后我看了斯皮尔伯格的《兄弟连》,以及中国的《中国兄弟连》,同样都是打仗,同样都要死人,但是为什么人家敢于表达自己怕死,不愿打仗,害怕子弹,害怕就此一命呜呼,从而躲着藏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冲上去送死,这难道真的是懦弱吗?而我们的战争片里,当有人满脸脏兮兮大喊一声,同志们,拿起你们的枪,跟我一起战斗吧的时候,从长官到士兵,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莫非是真心的不怕死吗?于是到了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电视剧都得这么演才行。
师父走到侯师父身边,拍拍他的肩膀,然后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于是他问侯师父,你那个叔叔住在哪里?侯师父说,在贵港,师父问他,叔叔是干什么的?他说是个皮匠。师父想了想,然后一拍大腿,对侯师父说,我知道你父亲在哪里了,他即便现在是死了,也一定是死在贵港的!
还没等侯师父反应过来,师父就拉着我们全部人再次赶往了火车站,我们又一次风尘仆仆地赶往贵港。在车上,师父说明了这次赶往贵港的理由。
在车上,师父把那口皮箱拿出来,打开给侯师父和他的弟弟看,他指着箱盖后的那张画,“广西贵县阳江皮具”,于是侯师父也明白我师父的意思了。可我还不明白啊,于是我要师父告诉我,师父说,贵县是很多年前贵港的老名字,这个皮箱出自贵港,而侯师父的叔叔又恰好在贵港住,拥有这个箱子的原来的那个主人极有可能就是贵县当地人,而且用贵县的皮箱施法困住鬼魂,而侯师父的叔叔却安然无恙,于是就只说明了三种情况,一是这个施法的人肯定认识侯师父家里的人,二是侯师父的父亲逃走以后一定在叔叔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三是这个人一定跟侯师父的父亲之间有种仇恨。于是不管如何,从侯师父的叔叔嘴里,就一定能够问到一些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也明白了,在我们这行,往往判断一些事情是不像警察那样,要反复分析,讲求实实在在的证据,那是因为我们追逐的东西始终是虚幻而飘渺的,能碰到点蛛丝马迹就已经是万幸和大吉,于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猜测当作一些证据,然后再来想办法求证。
到了贵港已是深夜,顾不上叔叔已经睡了,侯师父还是带着我们去了他叔叔家,在他叔叔家,侯师父反复逼问,他叔叔终于说出了当年事情的真相和这个皮箱的来历。
他叔叔说,当年解放军打算攻打法卡山的时候,发现在山脚下越南人已经用蚕食的方法,渐渐把地雷都埋到了中国境内,于是安排了一支工兵队伍,对这些地雷进行排除。侯师父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法卡山是军事要地,谁占据了这座山,就相当于占据了战争的优势,所以正因为彼此都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越南人埋地雷也埋得特别卖力。侯师父的父亲由于长期呆在前线扫雷,每次活着回来都会暗暗庆幸自己还没有死,期间也无数次看到身边的同伴被炸得支离破碎,因此他对地雷是非常害怕的,也就是出动的那一晚,军人们拿着枪押送他们到了停火线附近,也就不再往前了。大半夜的,侯师父的父亲在目睹了几个被炸死的同伴以后,终于内心的恐惧开始泛滥,于是他渐渐放慢速度,期盼自己的每一步都不会踩到地雷,渐渐跟那群同伴分散以后,他冒着危险,潜逃了出来。
由于不知道部队是否已经知道他逃走的事情,所以他不敢回家,也不敢回北海,生怕连累到自己的家人。于是绕了很大一个圈子,逃去了当时的贵县,投奔了弟弟。并且要求弟弟对谁也不能说他哥哥还活着。虽然各自有家庭,但是毕竟是骨肉情深,弟弟也慷慨地留下了哥哥,甚至给哥哥弄了个新的身份,让他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侯师父的叔叔那时候差不多也是40岁了,但是由于年轻的时候长期在做皮匠生意,一直没有讨老婆,后来娶了个壮族部落里的年轻女人当老婆,但是遗憾的是这个女人生性奔放,不守妇道,在有一次给他叔叔戴绿帽子的时候,被侯师父的父亲给发现了。侯师父的父亲自打被强迫当工兵以后性格大变非常火爆,于是当场就痛打了奸夫淫妇一顿。后来叔叔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非常丢脸,就把那个女人带回她的部落里要求按照壮族的礼节来解除婚约,具体的情况他就没有明说了,想来是因为民族习惯的问题,离婚后他也没再娶老婆,又没有孩子,于是就跟哥哥相依为命,直到几年前哥哥因为患病而去世。他按照哥哥生前的嘱托,没有把这些事告诉侯师父。
说到皮箱,叔叔说那个皮箱原来的主人就之前的那个女人,不过后来离婚了也就没有再联系,所以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的箱子里,会有这些东西,还施了法。
侯师父对他叔叔说,当时他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什么东西吗?叔叔说没有,除了出于纪念,他剪下了一缕他父亲的头发,却在几年前无故遗失了。侯师父又问,你离婚以后,家里换过钥匙吗?叔叔说没有,他家也没什么好偷的。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施法的人一定是跟这个女人有关,虽然不太可能是这个女人自己亲自干的,但是一定是这个女人找来的道士干的。而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干,恐怕必须得找到那个女人才能知道。侯师父对他叔叔说,明天一大早,请带我到我父亲的坟前去看看。
当时夜已经很深,折腾了这么大半晚,大家都累了,尽管事情暂时还没有解决,但是大家还是在沙发或地板上凑合着睡了一晚,我却在这一晚彻夜难眠,因为我总感觉似乎还欠缺了点什么东西,而这个东西却是整件事情的关键,师父他们没有提,我也就不好意思先开口,如果说师父最初猜测侯师父的父亲是在贵港猜对了,算是运气的话,那么除了那个箱子和曾经与侯师父父亲结下的仇以外,却找不出任何一点能够证明女人才是幕后主使的证据,而且这个皮箱是怎么辗转交到侯师父弟弟的手里的,又为什么匆匆留下一句救命之词,却毫无任何身份上的信息说明,这一切都发生得特别偶然,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有人诚心求助,倒更像是有人正在一步步指引着我们来解决一件鬼事,唯一能够肯定的是,施法的人和送皮箱的人,都跟侯师父一家有莫大的渊源。
就这么胡思乱想了一整晚,第二天一大早,侯师父的叔叔就带着我们坐车去了当地一座公墓,由于贵港毕竟是个发展得不错的城市,所以土葬的方法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几乎能够想象得出侯师父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替他送行的却是另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两个儿子住的这么近,却不和他们取得联系,就算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敏感,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去一封书信或是打一个电话,就能够知道,所以一直到他死去,估计都还不知道他的结发妻子,早在多年前已经因为他而忧虑死去了。就这一点来说,他的确很是自私,而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侯师父的父亲另有隐情,不该只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