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母亲赵氏-《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2/3)页
故只在平民酒家、胡姬酒肆中贩卖,等你有空闲去了西市,就知道这酒卖的有多火了。”
郭映闻言一愣。
那些穿越初唐的小说,不都是绘声绘色的说蒸馏酒如何如何在公卿阶层中畅销,甚至一度引得李世民震惊不已的么?
怎么偏生到了他这儿,这酒在上层人物中无人无津。
难不成,是穿越的方式不对?
不过想想也是,达官贵人、士子文人们好饮蒲桃酒、三勒浆、清酒这等清淡甘甜的,蒸馏酒这等烈酒,倒还真未必能入得他们法眼。
郭映隐约又想起,白酒好像是在蒙元入主中原之后才流行起来的,唐宋之际,文人士大夫对于烈酒好像确实不怎么推崇。
倒是北方的契丹人,人人嗜酒如命,以能喝酒为荣,以不善饮为耻,甚至还出了“睡王”这么一个酒鬼。
这么一想……
郭映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然了,肯定不是将这酒卖给契丹,且不说道路隔绝的事,就说眼下唐和契丹的关系,人家就不一定买账。
倒是回纥,乃如今草原之霸主,要是能让此酒在回纥打开销路,那就等于手握了一颗摇钱树。
须知,如今的回纥人可不是从前那个一贫如洗的唐之臣属,唐朝每年输送那么多的绢,人家随便卖一点到大食、拂菻(即东罗马),再贩卖珠宝、琉璃、香料、金银器到长安,轻轻松松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思忖了良久,郭映觉得,这个想法似乎还挺靠谱的。
没道理契丹人、蒙古人好烈酒,回纥人不好这一口。
念及此处,郭映便兴致勃勃的看向赵氏,问道:“母亲可知舅舅将这酒,唤做什么名字?”
“你舅舅又不是什么文人雅士,哪里想的出什么好名,他见这酒入喉入刀割,辛辣烧胃,便给此酒取名“烧刀子”,你听听,多俗气。”
赵氏撇嘴抱怨着,听其言很是嫌弃赵破虏的取名本事,而郭映听完,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我觉得这名儿起的好。”
“哪里好?”
“威猛霸气,却又直截了当,一点都不显得花里胡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