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朕给他三天时间准备,三天之后出发,倭国之事刻不容缓,早一天抵达就能早一天开始工作。” 李治想了一下,三天的时间足够狄仁杰跟家人团聚的了。 “我知道了。” 李嫣然跟老爹行了一礼后径直离开。 第二天李治便在朝堂上将倭国被平复,彻底归附大唐的情报说了出来。 听到这话众臣也是齐声恭维,毕竟倭国之战算得上是大唐现在唯一的外战了。 拿下倭国,大唐就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了。 但是李治马上又提出了准备派遣林昊去吐蕃城为镇守那里,派遣狄仁杰前往倭国负责。 林昊的提议自然没有问题,此人本来就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在剑南道这些年,也算是劳苦功高,所行所见都在百官眼中。 但是狄仁杰的提议却是遭到了任雅相和四大世家的强烈反对,毕竟对方不过是个小小的邑司令。 现在要一跃成为一方大都督,这已经不是三级跳了,而是坐火箭了。 大唐从立国开始,就没有这么离谱的。 最关键的是谁都知道狄仁杰是李嫣然的人,他们之间可是仇怨颇深。 这要是狄仁杰真的在倭国镇守个几年,到时候皇帝再将他调回来,那岂不是要飞升了。 李治早就料到是这个情况,马上也是来了一招反客为主,让反对的人挑一个自愿去倭国的。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沉默了,倭国地处海外,乃是真正的鸟不拉屎地方。 最关键的是想要过去还要跨过茫茫大海,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人就没了。 这差事可比发配黔州,发配岭南要危险的多,一不小心人就嘎了。 李治冷笑,让你们去你们又不敢去,让人家去你们又不同意,怎么着,是让自己这个皇帝去了? 最终文武还是妥协了,同意让狄仁杰这个李嫣然头号智囊去倭国当大都督。 但是他们心里却是在祈祷,这狄仁杰最好能一去不复返,彻底嘎在那里。 当天狄仁杰就收到了圣旨,三天之后他也是在士兵的护送之下离开了骊山封地,东进朝洛阳行去。 现在去倭国的路线还没成熟,真正要从大唐直接抵达倭国需要经历的海运时间太长,所以还是从百济那里去更为安全。 狄仁杰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终于乘船到了百济的泗比港,然后又从泗比港乘坐水师的战舰赶到了倭国。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六部准备的委任官员以及一些从民间招募来的夫子,专司教育倭国百姓。 与此同时李道三也是被派到了倭国,专司负责海运船只的建造和试验。 最关键的是他还担负着李嫣然远航美洲和绘制海图的重任。 平定了四方,大唐也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此时也是出现了一桩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上官仪上书李治想要他废掉武后,却被武则天知晓,然后便有了上官仪被杀之案,而后武则天更是趁机提出了让自己跟皇帝一起上朝。 李治现在正在因为听信了上官仪谗言而悔恨和不安,听到武则天的要求,他也是很难拒绝。 所以在664半年出现了二圣同朝的光景,而年号也是改为了麟德元年。 这一年李嫣然十四岁,听到上官仪被杀,老娘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她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悲伤。 毕竟自己老娘有这个本事,能统领好大唐。 但是她会不会跟历史上一样,变成一个未达目的肯弑杀儿女的人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