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廷议推恩令-《白袍天下》


    第(2/3)页

    神武皇帝说:“宇文卿家问得好。朕以为今岁的功考,可以从世家中先选一家,对其子弟进行考察,根据子弟表现,予以重奖。若是此法得当,再对其他世家子弟进行功考。”

    “那么是如何考察?又是如何重奖呢?”王亮问到了关键。

    神武皇帝道:“将功考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文试,主要考察世家子弟治世才能。以伐燕为题,可写马政、可写民政、可写兵革铸造、可写战阵演,具体题目由三公拟定。子弟随机抽选一题,于一日之内,写出策论一篇,密封卷首,由三公评判优劣。此为文试。”

    “二为武功。主要评判子弟骑射本领,驰马而行,于百步外放矢,三矢全中者评为卓异,中两矢者评为卓著,中一矢者评为高强。此为武功。”

    讲到这里,神武皇帝不禁感叹:“想当年,朕也能连发三矢,全部中的。谢公当年,也是骑射高手。”

    谢必之听到此言,回想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虽说轻狂孟浪了些,可那时的时光总是值得一生回忆的。不禁一阵唏嘘。

    “朕记得那年,袁公喜欢上了雁荡山回雁庵的女尼,朕便陪了袁公,星夜前往将那女尼从庵中偷出,被那女尼的师尊追杀了足有五十里。哈哈。”

    说起往年的风流往事,袁弘不禁老脸一红,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袁弘道:“这一晃都四十余年过去,陛下竟然还记得。那师尊也当真厉害,若是被她拿住,可当真是不敢想。也不知当年哪里来的勇气,竟敢去招惹那神尼?”

    说到这里,又被一群老不羞说笑一番。

    神武皇帝让人捧来香茗,给三公一令一一奉上,又道:“这些年来,士人谈玄论道,清谈之风日盛,子弟插花敷粉,谈武功则被称为粗鄙,骑马而行则被视为举止不端,可是事实? ”

    三公一令对这话没法接口。自晋以后,朝廷与士族互相提防,朝廷怕士族作乱,士族怕朝廷诛杀。士族也是为了自保,不谈朝政,不谈军伍,只谈玄论道,也是无奈之举。

    神武皇帝还是荊州刺史时,也常被朝廷猜忌,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又岂会不知?

    神武皇帝而今有新的打算,所以继续说:“让子弟们多习一习弓马,也可增强筋骨,对家族有益,对朝廷有益。”

    既然神武都这么说了,这三公一令自然是表示赞同。你当皇帝的都不忌讳,做臣子的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至于重奖。朕以为,凡是文试与武试皆优者,均可授爵。若是家中庶子或次房者,可参照嫡长子权益的三分之一,获取相应封赏。朕谓之为推恩。”

    推恩?这不是前汉时就有过的吗?

    “陛下,这嫡长子继承制,乃是传世多年的旧制,岂可废改。还望陛下三思。”王亮开了口。王家在四大世家中,隐隐有四家之首的地位,他的话非同一般。

    谢必之、袁弘也表示不可。虽然说不清若是施行了推恩令,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但隐隐觉得此法不妥。

    只有尚书令宇文建木未置可否,宇文家算不上望族,若是能通过推恩,获得一些好处,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神武皇帝微微一笑,众人的反应,他早已料想到了,便道:“众卿不必急于下了定论,可将此推恩之法带回家去,告知家中子弟。若有半数反对,那这推恩之法便作罢。如何?”

    见神武皇帝这样说,王亮等人也不好再说别的,只得答应了下来。

    三公归家之后,各自向家人,略略透了透推恩令的口风,不成想意在各家掀起了巨大波澜,除了嫡长子外,包括某些长房的次子,也是极力赞成推恩令。

    更有甚者,已经连夜上书神武皇帝,引经据典一番,盛赞推恩令乃是圣人之举,又说已有前朝旧例,应即刻恢复推恩之法。

    各大世家的家主,固然能看的出,这推恩令一旦施行,世家积累的财富将被极大削弱,甚至被瓦解。可是除了长房嫡子,其余诸人并不会去考虑这些,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