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每人一个任务-《南宋刑狱司》


    第(2/3)页

    “不错啊太后,微臣也是这个意思,再说,洪涝来得快去的也快,微臣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回彻底退去了。”

    “还有,这些百姓有手有脚,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自力更生?就不知道逃荒?或者沿路乞讨?只要过了这段日子,应该就会彻底的好起来吧。”

    谢太后觉得十分有理,她也是这么认为,大宋不能惯着他们了,否则别的地方出现洪涝,岂不是还得拿出粮食赈灾?

    ”这位大人,哀家觉得贾爱卿虽说完全有理,我等不能继续宠着他们,你告诉当地官史,要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要他们学会自立更生。”

    有人不干,...太后,此事万一传出去了,当地百姓或许会不满,我等不能继续这样了太后,哪怕不能赈灾,那是不是应该把百姓们聚拢起来,集体供应食物?”

    贾似道当时就是一怒,“这位大人,你是不是不拿太后的话当回事?你眼里还有没有太后?不是已经告诉过你了么?你究竟还要听多少次才会明白?”

    后者不敢回话,老实退了回去,心里头有些怨言。

    贾似道这才没有多说多么,但是心里头的火还没有压下。又有大臣上来揍折,”回太后,长安一带遭遇蝗虫灾害,粮食已经被全部吃光一点不剩,太后,我等是不....”

    又有了蝗虫?谢太后真是什么也不想说了,她的脑海中真是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说了。

    南宋已经病入骨髓了,人祸就不说了,居然还有天灾,这还怎么治理了?

    长安,福建这两地百姓将近数千万,根本就管不了管不了啊,物资全部都运出去,临安怎么办?

    谢太后使劲掐了恰太阳穴,“贾爱卿,哀家现在身子骨不舒服,要不我.....要不你自己处理吧,哀家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说罢,她带着小皇帝转身离去了,行走步伐无力,像是要摔倒一样,看的令人心酸。

    太后一走,现在就是贾似道说了算,他往台阶上一站,开了口,“诸位大人,刚才你等已经听见了,太后已经说了,目前是本官主持。”

    众人没有意见,贾似道某些话比太后还好使。

    “诸位大人关于长安的蝗虫,本官的意思是,让百姓们自己想办法,大宋已经管不了了,如果你等实在不愿,那么好办,每个大人拿出一万两银子怎么样?”

    众人不说话,心里面万分不愿,这是朝廷的事,凭什么要自己去管?

    贾似道还在说,”要是某位大人还有意见,不妨你们出个注意,本官也好衡量衡量怎样啊?”

    所有人都保持沉没,像是哑巴了一样,不发一言。

    贾似道左右扫视全场,“诸位大人,你等还有没有别的话要说?如果没有,本官此刻就有话要说了。

    ”想必各位也知道,我大宋与忽必烈的人相差太远,要是在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本官现在的话只有一句。

    “那就是你等五十人之中,每人去招兵二十万人,一个不能少,也可以算是朝廷给你们买如何?”

    “每一个将士一两银子,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两银子,诸位大人,你们觉得如何?”

    有一人跳了出来,有些不满,”贾宰相,你这可是在为难我等,二十万人实在是太多了,我等根本就忙不过来,也办不到。

    “且不说人够不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现在老百姓根本就不买账,他们都恨死了朝廷,恨死了南宋,要他们参军,十分困难。”

    有了此人的带头,很快文武百官之中分分发表意见,他们觉得也是这样,莫说二十万人,就是两万都是无法办到。

    贾似道凶光一露,“此事若是容易,本官何必要找你们?这一个月几百两上千两的银子供着,你们就真的一点也不害臊?”“难道说,你们各位真的是白吃干饭?现在国家危难,你们一点也不愿意帮忙?”

    众人低着头,觉得贾似道说的有理。

    “行了,本官今日也不多说什么了,给你们两个月时间,趁现在忽必烈那边大乱,你等努力找人,然后我军营给你们记录下来,必须每个大人招够二十万人。

    ”行了,今日退朝吧。”

    百官们离开了,走出了选德殿,他们在小声议论,说什么的都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