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蒋冕听毛纪这么一说,顿时变色,忙匍匐在地: “陛下,臣没有此意,臣一切皆是为陛下考虑!” 礼部尚书毛澄等护礼派也都大感诧异地看向了毛纪。 但就在这时。 户部尚书杨潭也出列道:“陛下,张璁所论,已可保全陛下父子之伦,不必再议!” 兵部尚书王宪也跟着说:“陛下,张璁所论已是正理,天下之大,莫大于孝,孝若不至,则忠亦不至,臣不敢做不忠之臣,故不敢劝陛下做不孝之子!” 杨慎这里一脸大惊,心道:“这些北方巨宦怎么回事,明明不是之前答应家父,定大礼时,一起力争使陛下认孝庙为皇考吗?!” 刑部尚书赵鉴冷笑,他知道是什么原因。 故而。 赵鉴这时立即禀说:“陛下,张璁之论,固然颇易蛊惑人心,然臣相信,满朝不可能没有不能辩其非者,臣请降旨传张璁之论于朝,择日再开廷议。” “令更多朝臣,乃至文武勋贵皆议此论,以彰陛下广纳人言之德,也让陛下与天下人不迷惑!” 左都御史金献民这时也明白了赵鉴的意思,而跟着道: “陛下,臣附议,既要议礼,当令更多人集议之,岂能只听张璁一人之言?” 杨慎也想让自己家父品评此事,也就跟着附和: “臣亦附议!” “臣附议!” 年轻一辈的许多护礼派见杨慎附议,也都跟着附议起来。 张璁倒也对自己的主张很有自信,且也希冀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甄别天下官僚,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道: “陛下,臣也愿意下臣所论于诸臣,是正礼,就不怕人去论。” 朱厚熜颔首,他听懂了张璁的言外之意。 故而。 朱厚熜在这时笑着说道:“这样才好嘛,议事就议事,即便所议不认同,也大可请旨再议,而不是在这里打打杀杀,体统不能不要!” “这次,朕姑且看在尔等初次议礼,难免因此激烈争吵,所以算是无心为过的份上,就不追究,但是下不为例!” “谁若再藐视国法,目无皇威,朕绝不轻饶!” “那就下旨,两个月后再议大礼,将张璁之论发于朝官,令诸文武皆可参议,且于九月初五日集于文华殿议大礼!” 朱厚熜说后就离开了这里。 “臣等谨记!” 于是。 这次廷议便这么宣告结束。 而在离开文华殿时,蒋冕则忍不住趁着只有他和毛纪并列而走时,问着毛纪:“公为何突然不持陛下追认孝庙为皇考之礼?” “公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孝庙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