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下,京卫武学已在杨一清的主持下,顺利招募了第一批军官学员。 不少武勋子弟和军户子弟因为考试合格,进入了该学校,接受由杨一清指派的官员进行统一训教。 杨一清带兵多年,有不少门生故吏都知兵善战。 所以,对于杨一清而言,起复几个适合来京卫武学训练军官的致仕官将当教官,自然也容易。 朱厚熜在来到京卫武学后,就问着杨一清: “第一期学员里,有哪些表现比较好?” “回陛下,汤克宽、郭琥这俩学员表现不错。” 杨一清这时回道。 朱厚熜听后便吩咐说:“传他们来,另外把他们近日的所作文章拿来给朕看看。” 杨一清拱手称是。 不多时,杨一清就先将两人的文章递到了朱厚熜面前。 朱厚熜拿过来后就认真看了起来。 按照朱厚熜的要求,京卫武学跟兴明书院一样,要采取新的教育模式。 所以,京卫武学的学员不但要学习操作新火器、新战车,还要学习新的军事理论知识,另外,还要自己对戎政与作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要会写这方面的策论。 这是因为朱厚熜要求京卫武学培养出来的武官不能只是只知勇猛作战的大老粗,而是要善于指挥,要先有不错的军事指挥知识。 不多时,汤克宽和郭琥就一起来到了朱厚熜,且对朱厚熜行起了大礼:“参见陛下!” 朱厚熜一边看着文章一边说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两人在应了一声后,就站起身来。 朱厚熜也在这时抬头看了两人一眼。 他发现两人虽然容貌稚嫩,但身材却都壮实如塔,明显是从小就在勤加练习,同时也非常自律,更说明其家风很正,家教很严,要不然不会这么骨骼强健。 要知道,由于大明朝文恬武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武勋和军户子弟已经变得跟文人一样,只会骑躺着的马。 故而,朱厚熜只是看两人一眼,就已经相信杨一清没有敷衍是自己,是真的在严选出合格的子弟来自己的京卫武学接受培训。 “朕看了你们的文章,对边备的见解都颇为独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