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重要的是,安南现在正处于分裂状态。 阮氏和莫氏势力各自控制着安南的一部分领土。 这使得现在的安南无法形成合力。 大明自然可以借此良机再次统一安南。 历史上,在永乐朝,大明统一过安南,而设交趾布政司,但到宣德朝,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为迎合宣宗的全面收缩战略,趁机进言,弃置交趾,宣宗便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撤销交趾布政使司。 不过,朱厚熜知道,历史上的宣宗直接弃置交趾,而改封安南国,给大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积极意义。 因为后面所发生的史实证明,这一行为会给大明造成了长期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首先是沉重打击了大明在西南地区和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所以,西南土司后面叛乱不断,更是肆无忌惮的掳掠汉人为奴,乃至各自私斗、不理会朝廷政令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然后西洋也从此无力管束。 再有就是宣宗弃置交趾,所希冀带来的和平也没有出现。 史载,弃置交趾后,“安南从此扰边不绝”。 到后面,黎氏政权更是二十年不贡。 正所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宣德和他的执政大臣们以为弃置交趾可以换来和平、节省国帑,反而让人家因此轻视大明,给西南沿边民众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西南疆域带来更重的隐患,直接促成大明后面为平定各类土司叛乱和应对安南的滋扰,而花费更多的军饷。 可以说…… 宣德和他的执政大臣们名为不好大喜功、只肯施爱民之仁政,但实际上是宁肯在军事上进行战略收缩,也不愿意进行更深度的改革。 既没有严格执行洪武规定的十年一清丈的检地工作,也没有解决军户当时大量逃亡的真正问题,更没有开辟海贸收入乃至边贸收入。 至于内部吏治的肃清,更是也谈不上什么建树,反而只是一味用牺牲军事实力的方式来缩减财政开支、以达到减轻百姓负担的目的。 朱厚熜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统治阶层中许多所谓的正直骨鲠之臣,只肯以牺牲国朝军事实力、节省财帑支出的方式来达到减轻百姓负担的目的,对开辟新财源和军事上的振作十分抵触。 比如在成化年间,成化帝欲趁安南黎灏被老挝击败而取安南,而索永乐朝讨伐安南的相关资料,结果被兵部侍郎刘大喜匿藏起来,不给成化帝,刘大夏还主动给时任兵部尚书余子俊说:“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史载:“子俊悟,事得寝。” 所以,朱厚熜在之前的十多年,一直都主要在做开辟新财源、建立内政新制度、培养新的贵族集团的事。 毕竟他不可能真的靠名义上爱民如子、敢为百姓弃土弃国家威信,实际上保守至极,只以缙绅利益为重的清流官僚们去,让中华文明走出国门,扩张到世界各地。 这些清流官僚们只会让中华文明被阉割的只剩下内厉外弱,到最后还被别的文明比下去,乃至还得靠别的文明来救赎。 但不得不说的是,正因为刘大夏藏匿了当年永乐朝征安南的资料。 所以,朱厚熜才不得不先派夜不收去安南哨探。 须知,从广西过去,整个安南与大明接壤处是群山连绵,号称十万大山,在这样的区域行军打仗,自然非易事,如果有永乐朝在安南多年的图文资料为导航,自然就会轻松许多。 “传道旨意,刘大夏鄙薄短见、擅匿典籍图册,以致失落无查,大坏国家大计,可谓千古之罪臣,当加倍惩治其罪,以儆效尤!除褫夺一切追封外!九族流放两广,且受大军调遣,于军中服役,替其还债!若能献上所匿图册,可免罚其九族。” 朱厚熜为此也在夏言说后,下了一道关于再次惩治刘大夏的旨意。 “臣遵旨!” 夏言应了一声,就按照朱厚熜的吩咐安排起来。 而朱厚熜没有下旨停战,只是让莫登庸派来的贡使,反而对刘大夏这个已经去世的文臣加重处置的旨意一经传出,许多只想回到之前君臣共治时代、只想让缙绅阶层利益最大化的文臣皆因此更为失望和震惊。 “这可如何是好,忠宜公可是杨文定公一族的女婿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