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内阁,是日后吴国朝堂的主体,以内阁来统治吴国天下,是孙权为大吴朝堂定下来的一个标准。 而这个内阁的编制是孙权按照日后明朝的内阁制度,当然,其中还添加了一些的新时代民主的意念,一投票方式决定大事务。 内阁十二大臣,以一个首辅为尊,三大次辅为次,八大群辅为末位! “大吴,这十二个人不好选!”顾雍微微苦笑。 在这一次的变法之中,御史台是不会变了,宗人府也不会变,但是其他的所有部门机会都会被打掉。 孙权未来的朝堂蓝图,是以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为三驾并驾齐驱的马车,这三驾马车下面就是六部,六部下面是二十四司部。 内阁本来就是在军机处和御史台之上,内阁的十二大臣,将来是权倾朝野的,统治六部,每一个人算都必须要小心谨慎。 “大王,是不是六部尚书都会进入内阁!”周瑜目光微眯,问道。 “这不一定!” 孙权闻言,摇摇头,如今两人都是变法的先锋,他到没有隐瞒,淡淡的道:“有能力的人,可以身兼多职,群辅和尚书的位置,也可以重叠,但是分开也不是不可以,在体制的范围之内,灵活起来!” “某明白了!”周瑜闻言,目光微微闪亮。 “大王,兵部不是应该归属军机处的吗?”顾雍道。 “元叹,孤问你一件事情,军方和朝堂,你能彻底的分清楚吗?”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问道。 “很难!”顾雍微微愕然,顿时明白了孙权的一丝。 “孤有时候也分不清楚,军机处和内阁,既是一家人,也是竞争对手,所以很多事情就不能计的太清楚!” 孙权道:“兵部尚书可定位列军机大臣的位置,但是兵部隶属内阁下辖,兵部尚书到底入不入内阁大臣的位置,还是很难说的!” “况且,如今兵部还没有一丝影踪,兵部尚书的位置,孤还一头雾水,谁能担当,谁来承担,孤还没有想好!”孙权补充了一句。 “六部的人选,张丞相倒是有了腹稿!”周瑜提醒的道。 “说来听听!” 孙权闻言,目光微微明亮。 “诺!” 周瑜点点头,然后细细的道:“吏部和户部,自然不用说了,而礼部本来是循着的太常卿而来,华歆为礼部尚书,合情合理,至于工部,最合适的人,恐怕就是刘子扬了吧,刘子扬虽然功劳和资历都不足,但是有金陵城这一个成绩,也没有人否定他工部尚书的位置。” 周瑜停顿了一下,继续的说道:“还有就是刑部了,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争议很大,廷尉卿沈大人如今想要退下来了,但是想要找到一个扛住廷尉大旗的人,不容易,廷尉之中倒是有些后起之秀,沈大人的推荐之下,张丞相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预备人选。” “谁?”孙权问道。 “高名!”周瑜回答。 “他?” 孙权闻言,心中着实有些意外,道:“他不是进入廷尉不足半年的时间吗?” 高名之前锦衣卫卧底,冀州一战之后,随着孙权返回吴国,后来放弃了锦衣卫的身份,变成了是庐江太守,再后来便进入廷尉当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