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制冰-《明传万里》
第(3/3)页
经过李夫子的‘扫盲’,赵彦对于此时的科举制度已然略微了解了一些。
严格说来的话,一名普通读书人想要一路通天,考到最后的殿试,共计要经过四道从小到大的关卡。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又分为县试、府试与院试,通过之后可以获得秀才功名,也叫做生员,乡试通过后是举人,会试过后是进士,殿试则是进士排位战,评委是大明皇帝。
除了这四道大关卡,中间还有岁试、科试等小关卡,不考还不行,通过这些小关卡后,才能获得进军下一道大关卡的通行证,这比后世的应试教育可是难多了。
想要通过这一道道关卡,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实力又主要体现在考生的八股文水平上。
考试中,除了做出一篇合乎要求、文理通顺的八股文章外,考生的字体也很重要,你的台阁体写的漂亮工整,考官看着舒心,自然会就会有加分。
考试的规矩林林总总也有许多,这些李夫子还未与赵彦讲过,总之不会太轻松。
赵彦既然已经决定踏上这条荆棘之路,自然不能对自己有一丝懈怠,每日除了完成李夫子要求的那些功课外,还会额外从王大户家里借来一些有关考试的书籍阅读,譬如历届考试出彩的程文范本、名家所著的八股制艺等等,王家大公子王麒一路从白身考到举人,王家书房里的这些书册自然不在少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赵彦此时算是深刻理解这时代读书人的苦楚与心思了。
赵信见赵彦如同被妖怪勾去了三魂七魄,整日里不是抱着书苦读,就是执笔练字,要不就是到院墙外小溪旁坐着发呆,不由颇为担心,有心买个仆人或者婢女回来照顾赵彦,却被赵彦以房间不够、扰了清静为由拒绝了。
既然赵彦能吃能睡,平时不读书练字的时候也很正常,况且若是他一朝考上了秀才,甚至举人,那也算是为赵家争光,赵信便也由他去了,只是每日早上出去的晚了点,晚上回来的早了点,中午偶尔也会回一次家里转一圈。
李筠那天走后,过了十来天又来了一次,虽然当时正赶上赵彦休沐,不过他坐在院子里并没有吱声。刁蛮丫头见铜锁大将军镇门,领着家丁李二与丫鬟香儿两个人,在附近转了一圈之后便又恨恨的走了。
赵彦隔着院墙隐约听到李筠说了一句:本想让他尝尝本小姐做的冰淇淋,谁知道来了却不见人,也不知那个土包子又跑到哪里撒野去了,算他没口福。
赵彦听见后笑了两声,自己都快要入魔了,哪有闲工夫去撒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