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蒙学-《大雍一小兵》


    第(3/3)页

    么意思,因为可以联系上下文的言论。

    王镡不太懂经济学,但见识肯定与古人不同,他反正知道一些常识。通货紧缩肯定不利于经济发展,无论在什么社会。

    很简单的一个思路,正如刘抟所言,自给自足的状态下,需求很少,满足之后就失去继续生产的动力了。

    这也是事实,大部分百姓农闲时候,除了服徭役就基本无所事事,或者做一些效率极低的琐事;甚至七姑八婆没事就扯长短消磨时日。

    这根本是在浪费劳动力和生产力。

    如果干活的报酬是货币,而世上又生产出了足够的物质诱惑,就会提高劳动积极性,为了获取货币而为了能轻易交换到货币,人们也会去生产和获取世人需要的东西。比如饥荒时的粮食。

    而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每朝都缺货币。一则因为重金属稀缺,二则铸铜钱是赔本买卖,完全是朝廷为了治天下的一种善政,和兴修水利一样的活。

    王镡当即表态,说道:「朕准甄尚书所奏,户部可议定铸钱之事。」

    就在这时,郎泽卿沉吟道:「圣上若能获得银山,开矿取银铸银钱,方是一本万利之途也。」

    众人沉默下来,大伙儿忽然发现郎泽卿此前的「饥荒论」主张,现在又接上了。他当时似乎并非张口胡说,这下子为了银山,又扯到开疆辟土的话题上。果然但凡是大员,说话都不说乱说的,并非乍听时那么荒诞。

    王镡不置可否,因为这事儿牵扯更广。他也不去评论文官和武将究竟谁更穷,这事儿根本没有真理,各家为了各家的利益罢了。

    王镡沉吟片刻,说道:「皇长子到了蒙学年纪,朕想为他挑个老师。」

    这个话题再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如今王镡的子嗣只有皇长子一人,年龄已经到了四岁,即便王镡后来还有皇子,也会比王瀚小很多,皇长子如今还获封秦王,他大概率就是皇储,做皇储的老师,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王镡看向刘抟道:「刘侍郎便教朕的儿子读书识字。」

    刘抟忙道:「圣上重托,臣愿鞠躬尽瘁也。」

    殿上有些冷场,因为刘抟不是什么大儒,若不论官职,在士林是一点地位都没有的人。野路子出身,什么功名都没有,先是做不入流的小官,然后干幕僚。这等人有什么学问来教皇子?

    不过刘抟是王镡心腹重臣,大伙儿估摸着猜测这只是给刘抟的一个恩典而已。

    王镡又道:「褚路煦,你教皇长子弓马骑射,让蒙晟辅之。」

    褚路煦起身拜道:「臣遵旨。」

    这褚路煦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出身,各种武艺军礼是规规矩矩,非常端正,王镡很信他;蒙晟更是出身武将世家。

    至于刘抟,王镡觉得他教蒙学完全够了,文章反正比王镡强。而且王镡觉得学太深的圣贤思想,当成信仰的话,对做皇帝这份工作有害无益;刘抟这个半吊子正好,重要的是刘抟的主张并不迂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