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这些足以吓掉老太太半天命。 老太太缓缓把这些说完之后,杨鸿喜的心中也是一颤。 尤其听说儿子跟着杨晚伊一同又去了抗洪的一线,还亲自下水救了人。 他的心中即欣慰,又担心。 还夹杂少许骄傲。 “三婶,你洪福齐天,自然不会有事。” 老太太听了这番恭维的话,当下就笑了出来:“什么洪福齐天,主要还是咱们家,花钱跟流水一样,又是捐钱又是出力,攒足了功德。” “这老天爷再怎么不长眼,也不会让我遇难的。” 杨鸿喜的嘴角抽了抽。 三婶惯会把晚伊的功劳,朝自己身上揽。 “晚伊,小易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杨鸿喜的目光扫视了一周,没有发现易兴修的身影,就继续说道:“你之前打电话回来说取消婚宴的时候,咱们村里传出来好多闲话。” 杨晚伊微怔一下:“说什么闲话?” “说你不受婆家待见,说你们两个人掰了,无非就是这些胡乱猜测的话。”杨鸿喜想起那些流言,心中还是有些不舒坦。 “后来你大哥,把你要把办婚礼的钱,用来救灾的事,跟村里的人说了后。” “流言又变了,这些人开始念叨你傻,有钱烧得慌。” 杨晚伊勾起唇凉笑:“每次都是这些话,都不会换个新鲜的?” 杨鸿喜忍不住笑了起来:“再后面,你和小易、晚霄几人救灾的事,不是又上了电视吗?还有咱们糖厂的车......村里的人马上又改口了。” 杨晚伊抬眸:“这次又说什么了?” “这次到没骂你了,反而指着电视,在哪儿喊‘杨记糖果’又上电视了,一个个高兴的跟自己上了电视一样。” 杨鸿喜说完后,连连的摇头:“真是弄不明他们的心思。” “大伯,这或许就是,集体荣誉感吧。” 杨晚伊的话音刚落,杨鸿喜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对,这就是集体荣誉感,跟咱们村里被评为模范村,大家的高兴劲一样。” 杨晚伊在1996年,盖好了村里文化馆,同年年底,又出钱给安杨村,最大的两个家族,安家,杨家,盖了祠堂。 还设立了许多表彰的项目,并出资做奖金。 又是给村民扫盲普及认字,又是约束村民的打架斗殴。 不少村民都获得了实质性的奖金。 这可让让不少人都积极响应。 或许是因为村里的人都有事做,没有时间生事。 第(2/3)页